我这几年的变化

几个时间点:

—-本科了—-

2009: 我满怀憧憬的进入了我的大学(西北大学,以下称西大),作为新生,一入校就被组织去看学长们临走时候的一些分享,目的是让新生们对未来的四年有个规划。那会儿,坐在台上的学长,相互之间吹捧和调侃,给我一个错觉就是进腾讯,华为这样的公司已经算是一个不错的归宿了。

2009-2011:三年间读了很多书,自己研究了很多东西,做了一两个到现在用户量还没有过万的App,依旧没觉得西大给我带来了什么,只是给我提供了一个住的地方,我也在学校里没有深切的佩服过谁,因为确实没什么好佩服的,你问的问题在老师,同学那儿也得不到什么解答,他们也不会给你什么真的有用的建议。自己摸索最大的坏处总结下来大概是这种场景:毕业的前一年依旧觉得Python和Ruby是个小众的语言。

2012:感觉自己去工作完全没有竞争力,到目前为止投的唯一一封实习简历应该是腾讯的…人山人海,密密麻麻,笔试完后就没有了下文。

2013:感觉得去读个研缓一缓,浑水摸鱼的进了北师大,保研完后的几个月闲的要死,开始认真的逛起了GitHub,又申请了暑假的实习,那个实习完完全全的改变了我对很多事情的看法和未来研究生的日子。我开始做东西了,认认真真的做东西了。

—-读研了—-

2013:我开始做AnimeTaste和EverMemo,受到很多国内市场的免费推广,感觉还不错,虽然一开始没这么想,但是现在看来,至少有个东西可以拿出手了。我也慢慢开始让自己变得有影响力起来(这个是刻意的),没有社交网络影响力的话,做个东西想要推广真的很让人很捉急!我开始认真搞起微博和博客来,原创或者转发点儿有用的开发资料,博客最早是技术文章,后来发现心得才是最有价值的。也同时参加一些线下活动,认识很多以前在西安完全见不到的人们,至少刚来帝都的一年让我很兴奋。

2014:AnimeTaste和EverMemo稳定后,一下又不知所措了。 只不过,越来越爱GitHub了,无聊的时候就做俩小东西push上去,稍微得到一点儿关注的时候,就时常会受到国内一些公司的Email,问我要不要去,我猛然发现GitHub是个不错的宣传平台,我开始做更多的小东西,慢慢收到中等公司,大公司的Email,直到后来有来自全球的公司发我邀请,当然也收到了Facebook Android Team Frank的邀请问我要不要去。

—-开始想—-

收到的多了,好像也就变木了,不想去了,感觉没有挑战了,一份工作终究是一份工作,拿着不错的薪水,去了写写Android或者Node,22岁后的最能拼的时候,日子也就这么过了。当然,如果你只是单纯真爱着技术,那也还好,你不会想那么多,你喜欢稳定,你不爱冒险,你有家人要照顾,你得到了你最想要的,那也挺幸福的了。

不过

即便在大公司里当了一辈子工程师,又有几个人记得你呢。

其实,所有的有人存在的地方都是围城,一群人笑着进去,一群人笑着出来。唯有虔诚的去追逐自己想要的东西,才能到达最完美的世界。

加油吧!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