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德华·霍尔 – 语境文化


去年读了一本很有意思的书,书名叫《超越文化》,作者是爱德华·霍尔。他将自己的一生投入到了跨文化的研究上。

书里提到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概念:语境(context of culture)。读的时候觉得很有启发性,随即想分享给大家。

语境是什么?

语境就是双方聊天时,共同了解的信息量大小。举个简单例子:你给一个美国人讲一个中国段子,他必然是听不懂的。因为他没有文化背景,你们没有这部分的共同知识,术语一些来说,就是你们的语境不同

高语境和低语境

爱德华·霍尔将语境分两种:高语境和低语境。

高语境多数是那些文化底蕴很深的国家,比如中国,印度,日本。而低语境普遍是那些多民族国家,如美国,澳大利亚,英国。

文化底蕴越深的国家,越是讲究文化上的约束,礼教的管制。清朝的礼部尚书,那可是从一品的大官,位居九品十八级的第二级,相当于现在的文化部部长,古时候主管礼仪、祭祀、宴餐、学校、科举等。

而由多民族组成的国家,想要统一管理美国白人黑人黄种人的文化,简直是件不可能的事情,故而美国一直没有一个叫文化部的部门。如果你去过拉萨或者新疆,你或多或少也会有所体会。

小时候过年摔碎杯子,如果不说岁岁平安,一定是会被父母批的。试想如果你在低语境国家,碎了杯子还要叨咕一阵,对方一定会觉得你很奇怪,也有可能会被误以为是在念咒语。

另外,高语境国家说话更委婉,有时甚至用表情,动作,眼神来传递信息,因为大家相互之间存在着大量的共有文化,传递信息的方式从语言升级到了文化暗示。

而低语境国家,由于民族多样性,以及人群的高流动性,导致在发展的过程中,积累的共同文化相对较少,传递信息的主要方式依旧来自语言。情感会更外露和直白(含蓄了对方可能会搞不明白)。

所以很多做翻译人员在翻译中国文字的时候很痛苦,因为中国话总是旁敲侧击,充满暗示,如果直白的翻译给低语境文化的听众,对方会非常迷茫。

高语境的国家,更注重团体和谐,更考虑团队对方的感受,也更在意自己不会被边缘化。日本就是这种语境的典型,每天即便活儿再少也要努力安排到下班,如果其他同事要加班,自己也会把活故意留一些到晚上,陪着同事一起加班,即便觉得部长挺好的,也会在同事聚餐上,和同事们一起道部长的不好。

而在低语境国家,更多的是以任务为中心(Task Centered),这也是美国个人英雄主义的一大来由。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一个感受,就是老外很喜欢用日历来安排自己的事务,而且往往井井有条,而中国日历类的 App,却很难习惯的用起来。

在高语境中,听得一方往往承担着更大的压力和责任。而低语境双方责任较为平等。想想每次人大会议结束后的种种解读你或许能够有所感觉。

低语境国家更容易产生民主制度,而高语境国家更容易产生民族主义

为什么高语境文化难以输出

中国前几年一直在提:“弘扬中国文化,防止文化入侵”。在我看来其实文化入侵是不可避免的事情。低语境文化天生就具备传播性,因为他更为直白,且不需要听众需要额外的知识。

高语境文化可以轻易理解低语境的语言部分,尽管会有些文化上的难以适应,比如老外经常把我爱你挂在嘴上。但是低语境文化,可能连理解高语境文化都很难做到。你能想象到老外看到甄嬛传里一个 Queen 在拿着针扎布偶娃娃时候的一脸懵逼吗?

其实有时候想来,很多文学类国际大奖并不公平,多数都是更偏袒低语境文化的。

低语境好还是高语境好

这个很难笼统的说谁优谁劣。从文化角度来看,高语境更具有沟通效率,但从执行事务的执行角度来看,似乎低语境更容易把每个环节做的更好,从事人员的方向不会被被类似高语境的暗示所迷惑,而误入歧途。

懂得语境,减少犯错

其实我们生活的周围,也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人,一类是偏高语境者,另一类是偏低语境者。在与不同类型的人沟通的时候,一定要更注意言行,防止对方产生误解,双方出现矛盾。当然做产品也是。

以上都是我的一些个人观点,如果有错误或者待商榷的部分,欢迎大家在下面评论发起讨论。

[slideshare id=15579240&doc=highcontextvslowcontext-121210174529-phpapp01]

爱德华·霍尔 – 语境文化》有4个想法

  1. 水手灬达

    有道理 不过感觉与偏高语境者沟通有点费劲 感觉他们会比较敏感 有些话得想半天 就恐怕他们理解成其他意思而不是表面的意思

    回复
  2. 迭代者

    在中国的官场混,一定要懂得理解领导意图,揣摩领导隐私,因为他有些话不方便说,需要你去悟!

    回复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